1、背景介绍
1.1、充电桩相关标准发展历程
1.2、兼容性分析历史
1.3、兼容性分析的目的
1.4、兼容性分析的内容
2、B类协议兼容性分析
2.1、协议分层结构
2.2、链路层分析
2.3、版本协商与链路检测
## 2.4、传输层分析
2.5、应用层
2.5.1、应用层数据
2.5.2、应用层数据格式
2.5.3、报文示例
2.6 小结
3、B类和A类协议兼容性分析
3.1、差别总览
3.2、链路层分析
3.3、链路服务功能
3.4、传输层
3.5、应用层
3.5.1、应用功能
3.5.3、关键参数对比-版本交互
3.5.3、关键参数对比-参数配置
3.5.4、关键参数对比-充电就绪
3.5.5、关键参数对比-能量传输
3.6、小结
4、B类与C类协议兼容性分析
4.1、概述
4.2、物理层
4.3、链路层
4.4、传输层
4.5、应用层功能码
4.6、小结
5、发展建议
5.1、弥补向前兼容不足
5.2、思考向后兼容顺畅
5.3、总结
原文地址:https://blog.csdn.net/qq_25623355/article/details/134772535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code.cn/show_34602.html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联系代码007邮箱:suwngjj01@126.com进行投诉反馈,一经查实,立即删除!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