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介绍: 通过深入分析缓存雪崩、缓存穿透、缓存预热、缓存更新、缓存降级等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可以有效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业务场景选择合适的方案,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以保障系统的高可用性和稳定性。长文分析力求全面,希望能为读者提供深度的理解和实践指导。

目录

引言

1. 缓存雪崩

1.1 问题描述

1.2 解决方案

1.2.1 加锁防止并发重建缓存

2. 缓存穿透

2.1 问题描述

2.2 解决方案

2.2.1 布隆过滤器防止无效请求

3. 缓存预热

3.1 问题描述

3.2 分析与解决方案

3.2.1 定时任务预热缓存

4. 缓存更新

4.1 问题描述

4.2 分析与解决方案

4.2.1 主动更新缓存

5. 缓存降级

5.1 问题描述

5.2 分析与解决方案

5.2.1 降级机制提供默认值

总结

祝屏幕前的你,好运不断!


引言

在系统开发中,缓存是提升性能和降低数据库负载的重要手段。然而,缓存并非没有问题,常见的问题包括缓存雪崩、缓存穿透、缓存预热、缓存更新和缓存降级等。本文将详细分析这些缓存相关的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案。

1. 缓存雪崩

1.1 问题描述

       缓存雪崩是指在缓存中的大量数据同时过期或失效,导致大量请求直接落到数据库,压力剧增,可能导致系统崩溃。我们可以简单的理解为:由于原有缓存失效,新缓存未到期间 (例如:我们设置缓存时采用了相同的过期时间,在同一时刻出现大面积的缓存过期),所有原本应该访问缓存的请求都去查询数据库了,而对数据库CPU和内存造成巨大压力,严重的会造成数据库宕机。从而形成一系列连锁反应,造成整个系统崩溃。

1.2 解决方案

1.2.1 加锁防止并发重建缓存
public class CacheService {

    private final Object lock = new Object();

    public Object getData(String key) {
        Object data = getFromCache(key);
        if (data == null) {
            synchronized (lock) {
                data = getFromCache(key);
                if (data == null) {
                    data = getFromDatabase(key);
                    putIntoCache(key, data);
                }
            }
        }
        return data;
    }
    
    // 其他业务逻辑...
}

2. 缓存穿透

2.1 问题描述

        缓存穿透是指用户查询数据,在数据库没有,自然在缓存中也不会有。这样就导致用户查询的时候,在缓存中找不到,每次都要去数据库再查询一遍,然后返回空(相当于进行了两次无用的查询)。这样请求就绕过缓存直接查数据库,这也是经常提的缓存命中率问题。

2.2 解决方案

2.2.1 布隆过滤器防止无效请求
public class CacheService {

    private final BloomFilter<String> bloomFilter = new BloomFilter<>();

    public Object getData(String key) {
        if (!bloomFilter.mightContain(key)) {
            return null;
        }

        Object data = getFromCache(key);
        if (data == null) {
            data = getFromDatabase(key);
            putIntoCache(key, data);
        }
        return data;
    }
    
    // 其他业务逻辑...
}

3. 缓存预热

3.1 问题描述

      缓存预热是指在系统上线或重启后,将部分或全部数据预先加载到缓存中,防止大量请求直接访问数据库。

3.2 分析与解决方案

3.2.1 定时任务预热缓存

通过定时任务,在系统启动或每天凌晨1点等时机,将需要预热的数据加载到缓存中:

@Component
public class CacheWarmUpTask {

    @Autowired
    private CacheService cacheService;

    @Scheduled(cron = "0 0 1 * * ?") // 每天凌晨1点执行
    public void warmUpCache() {
        List<String> keysToWarmUp = getKeysToWarmUp();
        for (String key : keysToWarmUp) {
            cacheService.getData(key);
        }
    }
    
    private List<String> getKeysToWarmUp() {
        // 根据业务逻辑获取需要预热的缓存键列表
        // ...
    }
}

4. 缓存更新

4.1 问题描述

缓存更新是指数据库中的数据更新后,及时将缓存中的数据进行同步。

4.2 分析与解决方案

4.2.1 主动更新缓存

        除了缓存服务器自带的缓存失效策略之外(Redis默认的有6中策略可供选择),我们还可以根据具体的业务需求进行自定义的缓存淘汰,常见的策略有两种: (1)定时去清理过期的缓存; (2)当有用户请求过来时,再判断这个请求所用到的缓存是否过期,过期的话就去底层系统得到新数据并更新缓存。 两者各有优劣,第一种的缺点是维护大量缓存的key是比较麻烦的,第二种的缺点就是每次用户请求过来都要判断缓存失效,逻辑相对比较复杂!具体用哪种方案,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应用场景来权衡。

public class CacheService {

    public void updateCache(String key, Object newData) {
        // 更新缓存
        putIntoCache(key, newData);
    }
    
    // 其他业务逻辑...
}

5. 缓存降级

5.1 问题描述

       缓存降级是指在系统遇到异常或缓存失效的情况下,通过某种方式提供默认值或兜底数据,保证系统正常运行。

       当访问量剧增、服务出现问题(如响应时间慢或不响应)或非核心服务影响到核心流程的性能时,仍然需要保证服务还是可用的,即使是有损服务。系统可以根据一些关键数据进行自动降级,也可以配置开关实现人工降级。 降级的最终目的是保证核心服务可用,即使是有损的而且有些服务是无法降级的(如加入购物车、结算)。 以参考日志级别设置预案: (1)一般:比如有些服务偶尔因为网络抖动或者服务正在上线而超时,可以自动降级; (2)警告:有些服务在一段时间内成功率有波动(如在95~100%之间),可以自动降级或人工降级,并发送告警; (3)错误:比如可用率低于90%,或者数据库连接池被打爆了,或者访问量突然猛增到系统能承受的最大阀值,此时可以根据情况自动降级或者人工降级; (4)严重错误:比如因为特殊原因数据错误了,此时需要紧急人工降级。服务降级的目的,是为了防止Redis服务故障,导致数据库跟着一起发生雪崩问题。因此,对于不重要的缓存数据,可以采取服务降级策略,例如一个比较常见的做法就是Redis出现问题,不去数据库查询,而是直接返回默认值给用户。

5.2 分析与解决方案

5.2.1 降级机制提供默认值

在缓存失效或异常时,提供默认值或兜底数据,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public class CacheService {

    public Object getData(String key) {
        Object data = getFromCache(key);
        if (data == null) {
            data = getFromDatabase(key);
            if (data != null) {
                putIntoCache(key, data);
            } else {
                data = getDefaultData();
            }
        }
        return data;
    }

    private Object getDefaultData() {
        // 提供默认值或兜底数据
        // ...
    }
    
    // 其他业务逻辑...
}

总结

       通过深入分析缓存雪崩、缓存穿透、缓存预热、缓存更新、缓存降级等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可以有效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业务场景选择合适的方案,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以保障系统的高可用性和稳定性。长文分析力求全面,希望能为读者提供深度的理解和实践指导。

祝屏幕前的你,好运不断!

原文地址:https://blog.csdn.net/2201_75809246/article/details/135536914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code.cn/show_55214.html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联系代码007邮箱:suwngjj01@126.com进行投诉反馈,一经查实,立即删除!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