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本节主要内容
1 问题描述
两大问题(重点,也是难点):
1.1 子问题1:地址管理
网络上的这些主机和节点都需要使用一种规则来区分,就相当于是一种身份标识;
涉及到的知识点有:
1.2 子问题2:路由选择
从主机A传输到主机B,由于A和B需要跨越很多网络设备,数据在传输过程中需要选择路径。
涉及到的知识点有:
2 解决子问题1:地址管理
2.1 分类IP地址
2 级结构,2 个字段:网络号和主机号
IP 地址 ::= { <网络号>, <主机号>}
2.2 无分类IP地址
CIDR 地址块划分举例:
2.3 子网划分
【例1:定长子网划分】使用IP地址202.113.10.128/25划分4个相同大小的子网,每个子网中能够容纳30台主机。请写出子网掩码、各个子网网络地址及可用的IP地址段。
【例2:变长子网划分】某单位有5个部门,需建立5个子网,其中部门1、2有60台主机,部门3有25台主机,部门4、5分别有10台主机,现有一个内部C类地址:192.168.1.0.请为该单位进行IP地址划分。
2.4 超网
2.5 ARP协议
IP 地址与 MAC 地址:
- IP地址:虚拟地址、软件地址、逻辑地址。网络层和以上各层使用。放在 IP 数据报的首部。
- MAC地址:固化在网卡上的 ROM 中。硬件地址、物理地址。数据链路层使用。放在 MAC 帧的首部。
问题:已经知道了一个机器(主机或路由器)的 IP 地址,如何找出其相应的 MAC 地址?
2.6 NAT网络地址转换
问题:在专用网上使用专用地址的主机如何与互联网上的主机通信(并不需要加密)?
解决:
3 解决子问题2:路由选择
3.1 IP数据报
3.2 IP分片
3.3 路由器转发算法
主机 H1 发送出的、目的地址是 128.1.2.132 的分组是如何转发的?
用 5 个唯一前缀构成的二叉线索:
在二叉线索中查找 IP 地址:
3.4 RIP协议
对每个相邻路由器(假设其地址为 X)发送过来的 RIP 报文,路由器:
3.5 OSPF协议
- 开放最短路径优先 OSPF (Open Shortest Path First)是为克服 RIP 的缺点在 1989 年开发出来的。
- 原理很简单,但实现很复杂。
- 使用了 Dijkstra 提出的最短路径算法 SPF。
- 采用分布式的链路状态协议 (link state protocol)。
- 现在使用 OSPFv2。
原文地址:https://blog.csdn.net/search_129_hr/article/details/134641359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code.cn/show_21144.html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联系代码007邮箱:suwngjj01@126.com进行投诉反馈,一经查实,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