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currentHashMap是Java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并发集合类,它提供了线程安全的哈希表实现。其初衷是为了优化同步HashMap,减少线程竞争,提高并发访问效率。随着Java的发展,ConcurrentHashMap在1.7和1.8中经历了显著的变化。以下内容将深入探索这两个版本的区别,同时结合源码和底层实现来进行说明。
1. Java 1.7中的ConcurrentHashMap
在Java 1.7(及之前的版本)中,ConcurrentHashMap采用了分段锁(Segmentation)的概念,其核心是将数据分成一段一段地存储,然后为每一段数据配备一把锁。
1.1 核心实现
在Java 1.7中,ConcurrentHashMap内部维护了一个Segment
数组。每个Segment继承自ReentrantLock
并且它内部本质上是一个Hash表
。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减小锁的粒度,提高并发访问的效率。默认Segment 数量为 16
,可以通过构造函数来修改默认值。当需要put或get一个元素时,线程首先通过hash定位到具体的Segment,然后在对应的Segment上进行锁定操作。
1.2 写操作
当进行写操作时,需要首先定位到具体的Segment,然后对其加锁,执行操作后再解锁。这意味着同时只有一个线程可以在一个Segment内进行写操作,但是多个线程可以并发对不同的Segment进行操作。
1.3 读操作
对于读操作,如果没有进行结构修改,可以允许一定程度的并发。如果读操作需要确保最新的数据被读取,可能需要对Segment进行加锁。
2. Java 1.8中的ConcurrentHashMap
Java 8中对ConcurrentHashMap的实现进行了重大的改进。在这个版本中,去掉了Segment
的概念,转而使用了CAS
操作(Compare-And-Swap)和synchronized
关键字配合节点的锁实现高效的并发控制。
2.1 核心实现
2.2 写操作
2.3 读操作
3. 结构优化
4. 总结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