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介绍: 因此,与学校和老师保持沟通,了解孩子的学习进展和情感需求,是家长的一项重要任务。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副所长洪明撰文指出,家庭“是大自然的杰作之一”,是社会的基本细胞,也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和谐幸福的家庭生活是奠定人生健康成长的根基。2023年4月,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学校在与家庭协同中找到了有效的方法,学校设计的“三步实现亲子有效沟通”“青春的密码”等30余节课程,不仅帮助家长学会与孩子有效沟通,更指导家长如何以正确的心态面对和处置孩子的心理危机。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教育的责任已不再仅局限于学校。家庭、学校和社会协同育人理念,正成为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
2023年初,教育部等十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提出到“十四五”时期末,形成更加完善的由“学校积极主导、家庭主动尽责、社会有效支持”的协同育人机制。
如今,这一理念已经在多地落地生根,一年来,广大学校在推进家庭、社会协同育人上不断探索和创新育人机制、不断收获育人新成果。
2023年4月,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学校在与家庭协同中找到了有效的方法,学校设计的“三步实现亲子有效沟通”“青春的密码”等30余节课程,不仅帮助家长学会与孩子有效沟通,更指导家长如何以正确的心态面对和处置孩子的心理危机。
10月,山东省信阳县第一实验学校,敞开校门办教育,实行家校社协同理念、机制共建、特色共创、环境共育、成果共享的“五共”模式,提升办学质量、改变校园氛围。
11月,福建省厦门市梧侣学校让家长当“校长”深度参与学校管理,家长走进教室,和全班学生一起上课。学校和家长携手,从一所普通学校发展成为同安区的“热门校”。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