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

策略模式是一种行为设计模式,它允许在运行时根据需要选择算法行为策略模式通过创建表示不同策略的类,以及一个行为随着策略对象改变而改变的上下文对象实现了将对象行为对象分离。

策略模式中,抽象策略定义了若干个算法标识,即定义了若干个抽象方法,而具体策略类则实现抽象策略类中定义的抽象方法。上下文类依赖于抽象策略类,它包含用策略(接口声明变量,并使用策略对象来改变自身的行为

实现举例

#include <iostream&gt;
#include <string&gt;

// 抽象策略类
class Strategy {
public:
    virtual void doSomething() = 0;
};

// 具体策略类1
class ConcreteStrategyA : public Strategy {
public:
    void doSomething() override {
        std::cout << "使用策略A执行任务" << std::endl;
    }
};

// 具体策略类2
class ConcreteStrategyB : public Strategy {
public:
    void doSomething() override {
        std::cout << "使用策略B执行任务" << std::endl;
    }
};

// 上下文类
class Context {
public:
    Context(Strategy* strategy) : strategy_(strategy) {}
    void setStrategy(Strategy* strategy) {
        strategy_ = strategy;
    }
    void doSomething() {
        strategy_->doSomething();
    }
private:
    Strategy* strategy_;
};

int main() {
    // 创建上下文对象设置初始策略为策略A
    Context* context = new Context(new ConcreteStrategyA());
    context->doSomething();  // 输出使用策略A执行任务
    delete context;
  
    // 创建上下文对象设置初始策略为策略B
    context = new Context(new ConcreteStrategyB());
    context->doSomething();  // 输出使用策略B执行任务
    delete context;
  
    return 0;
}

总结

策略模式具有以下特性

  1. 行为设计模式:策略模式是一种行为设计模式,它允许在运行时根据需要选择算法的行为。
  2. 抽象策略类和具体策略类的分离:策略模式通过抽象策略类和具体策略类的分离,实现了行为和对象的分离。抽象策略类定义了若干个算法标识,即定义了若干个抽象方法,而具体策略类则实现了抽象策略类中定义的抽象方法
  3. 行为可替换:策略模式的最大特点是行为的变化,不同的策略可以相互替换,从而使得系统更加灵活和可扩展
  4. 行为定制:策略模式允许在运行时根据需要选择算法的行为,从而实现对行为的定制。
  5. 扩展性:策略模式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当需要添加新的算法时,只需要创建一个新的具体策略类,并在上下文类中添加对新策略类的引用,而不需要修改现有的代码
  6. 代码简洁:策略模式使得代码更加简洁,因为所有的算法都被封装在具体的策略类中,从而使得代码更加清晰和易于维护。
  7. 灵活性和可维护性:策略模式提供了灵活且易于维护的方式处理不同的算法或行为,使得系统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境选择最合适的策略。

原文地址:https://blog.csdn.net/scy518/article/details/134658588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code.cn/show_5515.html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联系代码007邮箱:suwngjj01@126.com进行投诉反馈,一经查实,立即删除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