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介绍: IP地址是IP协议提供的一种统一的地址格式,它为互联网上的每一个网络和每一台主机分配一个逻辑地址,以此来屏蔽物理地址的差异。

目录

一、IP概述

1.1 IP简介

1.2 IP协议

二、IP地址与硬件地址

三、地址解析协议ARP




IP地址(Internet Protocol Address)是指互联网协议地址,又译为网际协议地址。

IP地址是IP协议提供的一种统一的地址格式,它为互联网上的每一个网络和每一台主机分配一个逻辑地址,以此来屏蔽物理地址的差异。




上图说明了这两种地址的区别。从层次的角度看,物理地址是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使用的地址,而IP地址是网络层和以上各层使用的地址,是一种逻辑地址(称IP地址为逻辑地址是因为IP地址是用软件实现的)。




地址解析协议ARP在主机ARP高速缓存中存放一个从IP地址到硬件地址的映射表,并且这个映射表还经常动态更新(新增或超时删除)。每一台主机都设有一个ARP高速缓存(ARP cache),里面有本局域网上的各主机和路由器的IP地址到硬件地址的映射表,这些都是该主机目前知道的一些地址。那么主机怎样知道这些地址呢?我们可以通过下面的例子来说明。


ARP对保存在高速缓存中的每一个映射地址项目都设置生存时间(例如,10~20分钟)。凡超过生存时间的项目就从高速缓存中删除掉,及时清理缓存失效的硬件设备地址。




  1. A发出目的IP为B的IP数据报, 查询自身路由表发现下一跳为E。
  2. A将数据报发送给E。
  3. E查询路由表发现下一跳为F,将数据报发送给F。
  4. F查询路由表发现与目的IP设备B直接连接,将数据报发送给B。
  1. A发出目的IP为B的IP数据报, 查询路由表发现下一跳为E;A将IP数据报交给数据链路层,并告知目的MAC地址是E;数据链路层填充源MAC地址A和目的MAC地址E;数据链路层通过物理层将数据发送给E。
  2. E的数据链路层接收到数据帧, 把帧数据交给网络层;E查询路由表, 发现下一跳为F;E的网络层再把数据报交给数据链路层,并告知目的MAC地址为F;E的数据链路层封装数据帧并发送。
  3. F的数据链路层接收到数据帧, 把帧数据交给网络层;F查询路由表, 发现下一跳为B;F的网络层再把数据报交给数据链路层,并告知目的MAC地址为B;F的数据链路层封装数据帧并发送。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