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介绍: 负利率是最极端的宽松货币政策,它导致日元的供应端是无上限的,而宏观经济和资金需求面并没有显著增长。加息预期迅速减弱,而这加剧了日元的贬值幅度。技术角度看,美元兑日元处于中短期下降趋势的短期反弹阶段,下降趋势线已经在1月2日被有效突破,最近的几根K线没有形成顶分形阻力结构,预计涨势还将延续一段时间。可以看出,对美元贬值幅度最大的就是日元的2.97%,其次是澳元的1.67%,排在第三位的是瑞郎1.34%。上面的数据说明,今年一月份,美元指数有可能一改去年十一月份和十二月份的弱势局面,出现中期的升值走势。
2024年以来,七大主流货币对美元的贬值幅度如下:
▲ATFX制表
可以看出,对美元贬值幅度最大的就是日元的2.97%,其次是澳元的1.67%,排在第三位的是瑞郎1.34%。七大主流货币当中,只有英镑实现了对美元的升值,但升值幅度仅为0.27%,随时有可能会转负。上面的数据说明,今年一月份,美元指数有可能一改去年十一月份和十二月份的弱势局面,出现中期的升值走势。那么,为什么只有日元的贬值幅度达到将近3%,日元为什么相比其他非美货币更容易贬值呢?
日本的负利率政策和加息预期的减弱是主要影响因素。2016年初,日本央行开始执行负利率政策,至2023年,负利率已经存在了八年时间。负利率是最极端的宽松货币政策,它导致日元的供应端是无上限的,而宏观经济和资金需求面并没有显著增长。供需失衡的局面下,日元出现了“易贬难升”的波动特征。自从2023年1月日本的CPI年率增速达到4.3%之后,市场上对于日本央行即将放弃负利率政策的预期就逐渐成为主流。日本的十年期国债也不断的冲击YCC政策的利率上限,很多人认为日本央行将会在2023年至少加息一次。然而,事与愿违,日本央行行长和其他官员不断地向外透露“通胀率没有持续稳定的达成目标”的悲观论调,并最终导致2023年日本央行按兵不动。加息预期迅速减弱,而这加剧了日元的贬值幅度。
另外,美国十二月未季调CPI年率升高0.3个百分点至3.4%,意味着美国的高通胀有卷土重来的迹象。关于“美联储将会在今年一季度降息”的预期则大受冲击,现在主流预期已经转变为:美联储可能会在更长的时期内维持限制性利率,美元指数将受显著提振。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