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介绍: Web3

什么是Web3.0

对于 Web3.0 的解释网上有很多,目前来说 Web3.0 是一个趋势,尚未有明确的定义。我们今天讨论下几个核心的点,就能很好的理解 Web3.0 要解决哪些问题

  • 谁创造数据,这里的数据可以是一篇博客,一段视频,一条说说,一首歌曲,一条评论
  • 谁拥有数据,谁能够随时删除,随时发布,随时修改,随时使用这些数据
  • 谁获得收益,数据产生的收益如何分配

Web1.0

Web1.0 时代主要是一些新闻门户网站,网民去浏览一些新闻,股市行情。用户能够进行收发邮件,网页上玩小游戏之类的操作
特点:用户大多数情况下只能被动的接受网站的内容

  • 谁创造数据,平台本身
  • 谁拥有数据,多是公开数据
  • 谁获得收益,平台本身

早期搜狐

Web2.0

Web2.0 时代借助个人计算机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及硬件的进步,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得普通人能够更加深入的参与到网络建设
用户随时随地产生数据,但是流量入口和利益分配被互联网巨头垄断,安全和隐私问题难以保障

电子商务:2023年我国网上零售额15.42万亿元,连续11年成全球第一大网络零售市场。淘宝,京东,拼多多,滴滴打车等一众应用使生活更便捷,改变了国民的消费方式

自媒体时代:借助 4G, 5G 网络的发展,更是开启了全民带货的热潮。在A站,B站,知乎,抖音等平台上,人人都是创作者

Web2.0

谁创造数据

很明显,自媒体时代,互联网的内容虽然有一部分是平台创造的,但是个体创造的数据是占绝对优势的

我们发的每个视频,每篇文章,每条说说,每条评论,每次点赞都是我们创造的数据。甚至我们观看直播,也在创造着流量

数据,是网络上的每一个人创造的

谁拥有数据

我们的数据,我们并不拥有

每次我们打开APP的时候都会有一个 勾选我同意 的按钮,如果不同意就无法使用APP。然后再利用这些数据(你的购物记录,你的住址,你复制的信息,甚至监听你的语音)去构建大数据模型,向我们推广更多的消费信息。这个过程中,我们的角色就是 APP的奴隶。你想要用就要授权我是用你的数据,但是我的生活已经离不开这些APP了啊,所以最后只能妥协。放弃数据的所有权,或者无限制的共享我们产生的数据

魏则西

另一方面,我们不能拥有数据的另外一个表现是,我们不能自由的分发数据,你可能违反社区规范,可能违反管理条例。当然这是一把双刃剑。

谁获得收益

Web2.0 之下,产生了一大批信息巨头,这其实降低了 市场的竞争力,让一些个人创造者必须依赖大平台才能存活,而且不能有竞争关系,
收益的大部分,是被这些信息巨头拿走了

另一方面,直播电商的兴起,头部主播们分走了绝大部分收益。我们用我们创造的流量,吸引更多人创造流量,然后把这些人抬到头部的位置。

其实和具体卖的商品有很大关系吗?答案是没有关系。我们只是用自己的流量把自己困在了牢笼里。

可能有人要说直播的东西便宜啊,给我省钱了有什么不好?君不见比地铁还便宜的滴滴?东西便宜可能是以下原因,一是商家促销,商家促销为什么会选头部主播,当然是有流量,而这些流量是我们创造的。二是生产力进步,东西处于降价周期。三是价格透明,竞争充分。

小结

  • 谁创造数据:我们自己创造数据
  • 谁拥有数据:我们被迫分享自己的数据,放弃数据所有权
  • 谁获得收益:头部平台,头部主播

Web3.0 展望

  • 谁创造数据:我们自己创造数据
  • 谁拥有数据:我们自己拥有数据,所有数据的时候都需要授权
  • 谁获得收益:数据的拥有者,享受数据产生的大部分收益

特点:

  1. 用户完全控制自己产生的数据,智能合约根据数据进行收益分配
  2. 用户称为网络的构造者,更加开放,用户可以随意生产数据,但是生产的数据是由成本的,也是由只能合约控制

目前 web3.0 的构建刚刚开始,未来很长一段时间,web2.0 和 web3.0 是互相依存的关系。但是我们每个人都要思考,在 Web2.0 时代,我们如何才能保证自己数据的安全,保护自己的利益不受侵犯。

关注我,一起进入Web3.0的世界

img

原文地址:https://blog.csdn.net/weixin_29491885/article/details/135745257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code.cn/show_60709.html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联系代码007邮箱:suwngjj01@126.com进行投诉反馈,一经查实,立即删除!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