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介绍: 本文详细介绍希尔排序算法原理实现,以及对其性能进行分析

1. 引言

  排序算法计算机科学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对于数据组织搜索任务有着深远的影响希尔排序是一种插入排序的改进版本,通过引入增量的概念,能够在某些情况下显著提高排序的效率。

  本文将详细介绍希尔排序算法原理实现,以及对其性能进行分析

2. 希尔排序算法原理

  希尔排序是一种基于插入排序的改进算法,由Donald L. Shell于1959年提出。其核心思想是将待排序的记录下标的一定增量分组,对每组使用直接插入排序方法,随着增量逐渐减小,每组包含的记录越来越多,直至增量为1时,整个序列恰好被分成一个组,排序完成。

2.1 示例说明

  考虑一个包含16个记录的输入文件,取渐减增量序列

8

,

4

,

2

,

1

8, 4, 2, 1

8,4,2,1。初始时,将输入文件分成8个组:

  • 组1:

    R

    1

    ,

    R

    9

    R_1, R_9

    R1,R9

  • 组2:

    R

    2

    ,

    R

    10

    R_2, R_{10}

    R2,R10

  • 组3:

    R

    3

    ,

    R

    11

    R_3, R_{11}

    R3,R11

  • 组8:

    R

    8

    ,

    R

    16

    R_8, R_{16}

    R8,R16

  对每个使用直接插入排序算法进行排序。然后,取增量值为4,将文件分成4个组:

  • 组1:

    R

    1

    ,

    R

    5

    ,

    R

    9

    ,

    R

    13

    R_1, R_5, R_9, R_{13}

    R1,R5,R9,R13

  • 组2:

    R

    2

    ,

    R

    6

    ,

    R

    10

    ,

    R

    14

    R_2, R_6, R_{10}, R_{14}

    R2,R6,R10,R14

  • 组3:

    R

    3

    ,

    R

    7

    ,

    R

    11

    ,

    R

    15

    R_3, R_7, R_{11}, R_{15}

    R3,R7,R11,R15

  • 组4:

    R

    4

    ,

    R

    8

    ,

    R

    12

    ,

    R

    16

    R_4, R_8, R_{12}, R_{16}

    R4,R8,R12,R16

  再次对每个使用直接插入排序。重复这个过程,取增量值为2和1,最终完成整个排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2 时间复杂性分析

  希尔排序的性能与所选取的分组长度序列密切相关。最坏情况下的时间复杂度

O

(

n

2

)

O(n^2)

O(n2),但不同的分组长度序列影响算法的实际性能。

  1969年,V. Pratt证明了以上结论。目前已知的最好分组长度序列

{

1

,

4

,

10

,

23

,

57

,

132

,

301

,

701

,

1750

,

.

.

.

}

{1, 4, 10, 23, 57, 132, 301, 701, 1750, … }

{1,4,10,23,57,132,301,701,1750,}具有此分组序列的希尔排序比插入排序堆排序要快。在小数组情况下比快速排序快,但对于大数组则可能比快速排序慢。此外,希尔排序是不稳定的排序算法

3. 实验内容

3.1 实验题目

以{7,5,3,1}为渐减增量序列实现希尔排序算法 ShellSort.

(一)输入要求

第一组输入数据:
{27,32,33,21,57,96,64,87,14,43,15,62,99,11}
第二组输入数据:
{11,14,15,21,27,32,33,43,57,62,64,87,96,99}
第三组输入数据:
{99,96,87,64,62,57,43,33,32,27,21,15,14,11}

(二)输出要求

对每组输入数据,输出以下信息(要求必须要有关于输出数据的明确的提示信息):

  1. 输出整个排序过程总的关键词比较次数和总的记录移动次数;
  2. 每发生一次记录插入,输出整个文件一次;
  3. 输出增量为 7、5、3、1 时的关键词比较次数和记录移动次数

3.2 算法实现

#include <stdio.h>
#define n 14
void ShellSort(int R[n]){
    int r,i,j,k,Compare=0,Move=0;
    int d=7;	//初始化增量值为7
    while(d>0){		//不断分组,并对各组排序
   		int compare=0,move=0;
        for(i=d;i<n;i++){	//对各组做直接插入排序
            r=R[i];
            j=i;
            while(j>d-1&&R[j-d]>r){
            	compare++;
                R[j]=R[j-d];
                j-=d;
            }
            if(j!=i){
            	move++;
            	R[j]=r;
            	for(k=0;k<n;k++){
           	 	    printf("%d ", R[k]);
            	}
            	printf("n");
			}  
        }
        printf("n增量值为%d时的关键词比较次数是%d,记录移动次数是%dnn",d,compare,move);
        d=d-2; 	//计算新的增量值,{7,5,3,1}
   		Compare+=compare;
		Move+=move;
    }
    printf("关键词的总比较次数是%d,总的记录移动次数是%dn",Compare,Move);
}
int main(){
    int i;
    //int R[n]={27,32,33,21,57,96,64,87,14,43,15,62,99,11};
    int R[n]={11,14,15,21,27,32,33,43,57,62,64,87,96,99};
    //int R[n]={99,96,87,64,62,57,43,33,32,27,21,15,14,11};
    ShellSort(R);
    printf("最后结果:");
    for(i=0;i<n;i++){
        printf("%d ",R[i]);
    }
}

3.3 代码解析

#define n 14

  定义n,表示数组的长度为14,在后续代码可以方便地使用 n 来表示数组的长度,而不需要编码

printf("n增量值为%d时的关键词比较次数是%d,记录移动次数是%dnn", d, compare, move);

  在每一轮排序结束后,输出该轮排序的比较次数和记录移动次数,从而了解算法在不同步长下的性能。

printf("关键词的总比较次数是%d,总的记录移动次数是%dn", Compare, Move);

  在整个排序完成后,输出总的比较次数和记录移动次数,提供了算法整体性能的信息。

int main(){
    int i;
    // int R[n]={27,32,33,21,57,96,64,87,14,43,15,62,99,11};
    // int R[n]={11,14,15,21,27,32,33,43,57,62,64,87,96,99};
    int R[n]={99,96,87,64,62,57,43,33,32,27,21,15,14,11};
    ShellSort(R);
    printf("最后结果:");
    for(i=0;i<n;i++){
        printf("%d ",R[i]);
    }
}

  创建一个包含14个元素数组 R,并调用 ShellSort 函数对其进行排序。最后输出排序后的数组

3.4 实验结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 实验结论

  希尔排序是一种高效的排序算法,通过引入增量的方式,能够在某些情况下显著提高插入排序的性能。选择合适的分组长度序列对算法的实际效果有重要影响,而已知的最佳序列

{

1

,

4

,

10

,

23

,

57

,

132

,

301

,

701

,

1750

,

.

.

.

}

{1, 4, 10, 23, 57, 132, 301, 701, 1750, … }

{1,4,10,23,57,132,301,701,1750,}在实践中表现优异。

  需要注意的是,希尔排序是不稳定的排序算法。在实际应用中,根据数据规模和特性选择不同的排序算法是很重要的,希尔排序在一些场景下可能比其他排序算法更适用。希尔排序的性能对于分组长度序列的选择非常敏感,因此在实际使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优

原文地址:https://blog.csdn.net/m0_63834988/article/details/134619459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code.cn/show_6213.html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联系代码007邮箱:suwngjj01@126.com进行投诉反馈,一经查实,立即删除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