阈值效应和饱和效应是剂量-反应关系中常见的两种现象。阈值效应是指当某种物质的剂量达到一定高度时,才会对生物体产生影响,而低于这个剂量则不会产生影响。饱和效应是指当某种物质的剂量达到一定高度后,其影响不再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加,即产生饱和现象。这两种效应在药物、毒物、营养物质等剂量-反应关系中都有应用。
接下来聊聊RCS阈值函数是干什么用的,随便抓一篇论文给大家看看,粉丝发给我的。
L-shaped association of serum 25-hydroxyvitamin D concentrations
with cardiovascular and all-cause mortality in individuals with osteoarthritis: results
from the NHANES database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我们看到它曲线拟合后直接就是一个表
列出了25(OH)D在54.4就是转弯处前对结局影响的HR,还有在转弯后对结局影响的HR。
在既往我们在文章《cox回归RCS阈值效应函数cut.tab1.3发布》发布了自写的阈值效应函数1.3版本,反应还不错,不过1.3版本只能支持cox回归,本次发布了新的2.0版本,支持线性回归、逻辑回归、cox回归, 还有自定义拐点功能。泊松回归还不支持,目前正在开发中。下面我来演示一下,怎么通过ggrcs包做出上面论文这样一个图和自写的函数cut.tab20版来做出这样一个表
我们先导入数据和R包,数据使用ggrcs包的自带数据
library(ggrcs)
library(rms)
library(ggplot2)
library(scales)
library(cowplot)
library(survey)
dt<-smoke
这是ggrcs包自带的吸烟数据status结局,time时间,age年龄,gender性别,我们先整理数据
dd<-datadist(dt)
options(datadist='dd')
建立模型
fit <- cph(Surv(time,status==1) ~ rcs(age,4), x=TRUE, y=TRUE,data=dt)
绘图
ggrcs(data=dt,fit=fit,x="age")
我们绘图好以后想要了解它的拐点,需要先导入我写的函数
source("E:/r/test/20final.R")
导入成功后,左侧应该生成19个函数,表明已经成功导入
接下来咱们还要建一个新的fit1和原来的fit稍微有点不一样的,这个是没有rcs函数的。自己比较一下。(划重点)
fit1 <-cph(Surv(time,status==1) ~ age,data=dt)
接下来使用cuttab函数生成拐点数据,这里注意一下,新版本和旧版本不同的是这里是cph生成生存模型,cuttab重点是没有点这个符号的。
out<-cuttab(fit1,"age",dt)
最终函数定义的拐点是38.449,新版本还支持自定义拐点设置,等会演示。这个表我要说明一下d6这里这个似然比只是表明它是不是直线,似然比大于0.05说明是个直线,并不是说直线就没有意义了(等下我再解释一下),P值这里主要看的是分段的P值。
最后生成节点的虚线
p<-ggrcs(data=dt,fit=fit,x="age")
p+geom_vline(aes(xintercept=40),colour="#BB0000", linetype="dashed")
发个旧版本的操作视频
代码+视频,手把手教你R语言ggrcs包绘制限制立方样条图+阈值效应分析
需要获取cut.tab2.0版函数的请看这篇文章:
R语言阈值效应函数cut.tab2.0版发布(支持线性回归、逻辑回归、cox回归,自定义拐点)
原文地址:https://blog.csdn.net/dege857/article/details/136038499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code.cn/show_67105.html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联系代码007邮箱:suwngjj01@126.com进行投诉反馈,一经查实,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