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介绍: 伪共享是由于缓存行的概念引起的。现代计算机架构中,缓存被分割成一些大小固定的缓存行,通常为64字节。多个线程可能在不同的核上同时访问同一缓存行的不同部分,这导致了缓存行的频繁无效化和刷新,从而降低了性能。
引言
在并发编程中,伪共享(False Sharing)是一种性能问题,特别是在多核处理器上。这个问题通常出现在多个线程同时修改彼此不同但共享同一缓存行的数据。为了解决伪共享问题,我们需要采用一些技术手段,特别是在Java中,使用合适的填充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性能。
什么是伪共享?
伪共享是由于缓存行的概念引起的。现代计算机架构中,缓存被分割成一些大小固定的缓存行,通常为64字节。多个线程可能在不同的核上同时访问同一缓存行的不同部分,这导致了缓存行的频繁无效化和刷新,从而降低了性能。
为什么伪共享是一个问题?
伪共享导致了缓存行的频繁无效化和刷新,从而增加了线程之间的通信开销,降低了程序的性能。在多核处理器上,不同核的缓存可能同时包含相同缓存行的不同部分,当一个核修改了其中一个部分时,其他核不得不无效化整个缓存行,即使它们修改的是不同的变量。这就是伪共享问题的本质。
Java中的填充技术
1. Volatile修饰符
在Java中,我们可以使用volatile
关键字修饰共享的变量,以确保线程之间的可见性。volatile
不仅会防止编译器进行指令重排序,还会禁止缓存的使用,从而避免了伪共享问题。
volatile关键字在Java中用于确保多线程之间的可见性。它的工作原理是禁止线程对被volatile修饰的变量进行本地缓存,每次访问该变量时都会从主内存中重新读取。这样可以防止线程读取过期的值,从而避免了伪共享问题。
然而,volatile并不总是适用于所有场景。它的代价是性能相对较低,因为它需要频繁地从主内存中读取变量的值。在某些高性能要求的场景下,使用其他技术可能更为合适。
2. 缓存行填充
3. 使用@Contended注解
示例与最佳实践
性能比较和最佳实践
结论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